相信大家只要是開始玩單反,首先接觸到的知識點里肯定有光圈、快門、ISO、焦距等知識點。甚至有一些諸如“光圈越大,進光量越多,景深越淺”、“光圈越小,進光量越少,景深約大”、“焦距越長,景深越淺”···的口令需要背。
這些口令有用嗎?有用。就像我們讀書那樣,很多時候我們是先強硬接受知識點應付考試,然后再慢慢消化,慢慢產生疑問:為什么是這樣呢?
這是我為了弄懂“光圈、焦距、物距對成像景深的影響做的草稿”,希望接下來的解析對大家的理解有所幫助。
總而言之,如果需要搞懂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“彌散圈”,它是幫助我們理解的核心點。
1)、大概了解“彌散圈”
“在一個(理論上的)無像差系統(tǒng)中,影像點(image point)具有最小的維度,但尺寸并不是無限小的。光的衍射效應,實際上決定了一個最小光點的實體大小?!?/p>
這是百度給出的詞條,反正也看不太懂。
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:
當無數(shù)的光線從物體表面反射進入鏡頭后,會逐漸匯聚在焦點位置,再沿直線往前延伸。這個時候理論上最清楚的位置(焦點)就是那個相交的點(此事光束形成的光斑(圈)最小),焦點前后畫面開始逐漸模糊(也就是光束形成的光斑(圈)開始變大大),這個圈就是彌散圈。
但是因為人眼是有一定的接受程度的,光在照片上成像的光斑直徑在一定范圍內(光斑(圈)的直徑從0到某個值),我們都會覺得它是清晰的,這個人眼可接受的最大的光斑就是容許彌散圈。
也就是說拍照的時候被攝物的前景和后景也會被攝在照片上,成像的光斑的直徑在容許彌散圈之內的,我們就認為它清晰,直徑超過容許彌散圈的就開始逐漸模糊,形成照片上的虛化效果。
2)、容許彌散圈的大小
同樣大小的照片,人眼可容許彌散圈的大?。ㄖ睆剑┦且粯拥?。
照片越大,你能看得到越多細節(jié),人眼可容許彌散圈的大?。ㄖ睆剑┰叫?。
照片越小,你能看得到越少細節(jié),人眼可容許彌散圈的大?。ㄖ睆剑┰酱?。
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吧,就像同一個景物,你放大來看更能分辨的出清晰和模糊的界限,那這個時候那個彌散圈可被容許的直徑就會越小,反之,如果你看的是一張被縮小的照片,你的眼睛就會看不到那么多細節(jié),容許彌散圈的直徑就會比較大。
3)、同一個機身,鏡頭的焦距決定了成像的大小。
廣角短焦鏡頭看到的景物約視野更廣,景色更多。
長焦鏡頭,視野更窄,看到的景色更遠,景物被放大的更大。
了解了上面的三個知識點后,我們來一一解答以下關于景深的幾個口訣。
A、“光圈越大,景深越淺;光圈越小,景深越大。”
如圖,同樣的焦距鏡頭,最后拍出來的照片大小是一樣的,所以允許彌散圈的直徑是一樣的,也就是說在焦平面成像的圈的直徑是一樣的,這個時候光束通過大光圈,光束比較大,形成的光錐比較胖,成像焦深距離比較短,對應的前后景深也就比較小。
反之,光圈比較小的時候,通過鏡頭的光束比較窄,形成的光錐比較細長,成像焦深距離比較長,此時對應的前后景深也就比較大。
所以:“光圈越大,景深越淺;光圈越小,景深越大?!?/p>
B、“焦距越長,景深越淺;焦距越短,景深越大?!?/p>
如圖,焦距短,成像的景物越多,照片上的視野越廣,容許彌散圈比較大。畫出前景后景反射的光在焦點處的前后位置,這個時候焦深就出來了,焦深對應的景深的相對位置確定。
焦距越長,最后生成的照片上的物體是越大的,這個時候容許彌散圈的直徑越小。畫出前景后景反射的光在焦點處的前后位置,這個時候發(fā)現(xiàn)焦深相比焦距短的鏡頭形成的焦深要短,對應的景深也就比較淺。
所以:“焦距越長,景深越淺;焦距越短,景深越大?!?/p>
C、“物距越短,景深越淺,物距越長,景深約大”
光圈、焦距都一樣,物體距離鏡頭越遠,在照片上的面積越小,容許彌散圈比較大。
同理畫出前景、后景反射的光在焦平面形成的容許彌散圈后,前焦深、后焦深的位置也出來了。對應的前景、后景的位置確定,景深的大小也相對確認。
物體距離鏡頭越近,在照片上的面積越大,容許彌散圈比較小。此時畫出前景、后景反射的光在焦平面形成的容許彌散圈后,前焦深、后焦深的位置,和物距比較近的情況對比,可以確認其焦深比較長。
所以:“物距越短,景深越淺,物距越長,景深約大”
總而言之,對彌散圈、容許彌散圈的理解是核心。
因為人眼對細節(jié)的接受度確定,所以容許彌散圈的直徑是隨著照片的大小改變的。景物在照片上的面積越大,細節(jié)越多,人眼就更容易識別出清晰與否,容許彌散圈的直徑就越?。痪拔镌谡掌系拿娣e越小,細節(jié)越少,人眼就更不容易識別出清晰與否,此時容許彌散圈的直徑就越大。
內容由作者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來源,附以原文鏈接
http:///news/3380.html全部評論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表情
添加圖片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