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尚未認證為創(chuàng)作人或影視公司,認證即可享有:
千算萬算,
也算不到有人想做一款「共享爸爸」App ,
它的 logo長下面這個樣子。
核心功能是當你打開它后,
就能找到最近的共享爸爸上門服務,
幫你陪孩子、哄孩子。
必要的時候,
比如孩子在學校惹麻煩了,
共享爸爸還可以客串孩子爸爸,
去學校給其他家長賠禮道歉。
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,
它給自己想了一句 slogan ——
共享爸爸,
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。
并且,
還專門為此制作了一支廣告。
只不過,
這支廣告藏在了另一個廣告里。
▼
我不知道
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完美的爸爸
但有一點,我很肯定
在這個時代,什么都能共享
但對家人的愛,只能定制
為家,定制一份愛
為愛,定制一個家
這則廣告中的廣告,開頭懸疑,中間喜感,結局反轉。
看到最后你也會發(fā)現(xiàn),共享爸爸App并不是真的存在。
它是歐派愛家計劃在「5·15 國際家庭日」,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家庭親子陪伴,所發(fā)想出來的一款虛擬產(chǎn)品。
這款虛擬產(chǎn)品,歐派雖然沒有開發(fā)成真正的 APP,但還是模擬開發(fā)出了它的小程序版本。
并且,還由此延伸制作了相關的共享爸爸真人玩偶。
共享爸爸真人玩偶
借助這款虛擬產(chǎn)品,歐派在廣告片里投射出的,是當代城市中產(chǎn)家庭中所常見的一種現(xiàn)象——
父愛缺位
正是這種現(xiàn)象的存在,它一方面讓共享爸爸App 這款產(chǎn)品有被開發(fā)出來的可能性。
另一方面,它也讓歐派找到了一個情感錨點,去向目標消費者輸出自己對于現(xiàn)代家庭關系的理解。
和以往講述家庭親子陪伴重要性的故事不同,歐派在形式上,做出了創(chuàng)新。
它把自己的立意,放在了這兩年既受大家關注、又時不時遭到大家質(zhì)疑的「共享經(jīng)濟」模式下來進行溝通。
這樣的做法,無論是從傳播的角度,還是從人倫的角度,都有它可以討論和擴延的空間。
因為「爸爸」這個角色,是家庭中的基本構成單元,也有人際中的社會屬性。
當他被當成一種商業(yè)模式被共享后,會顛覆認知,也會沖擊人倫。
但很顯然,「共享爸爸」只是歐派這個故事的外衣,在它的內(nèi)核,所訴說的,還是「爸爸對孩子的愛,無人可以替代」。
這種情感上的無可替代唯一性,落到歐派的產(chǎn)品身上,就相當于是全屋定制給人的那種獨家感。
只不過,再稍微多想一點點,故事里那位從事「共享爸爸」工作的爸爸,在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家庭地位被同事共享后受到?jīng)_擊,最終換掉工作,選擇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家人......
那說到底,只能算是一種委曲求全。
誰能保證,他換的那份工作,就一定是他所熱愛的,同時又能獲得高回報的呢?
而這種委曲求全,其實反過來也恰恰說明了,這世界上真的很難找到一種解決方案,去讓人能完美地兼顧工作和家庭。
那感覺就像是你不能要求一個人在工作上堅持做到 996,又要他在生活上堅持做到 669 一樣。
▼
另外,如果我們把視線從這個「共享爸爸」的故事拉開,去回看歐派最近 3 年跟消費者在情感層面溝通所做出的努力——
歐派已經(jīng)越來越是個故事寶藏了。
而且,它很可能已經(jīng)變成了中國家居品牌里,最擅于講故事,也敢于進行故事創(chuàng)新的那一個。
再結合今年推出的這個共享爸爸故事去看,未來歐派愛家計劃的溝通抓手,應該也會聚焦在爸爸系列身上。
也就是說,歐派已經(jīng)用一個個故事,在幾個重要的營銷節(jié)點上,慢慢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護城河。
并且,這里面的每一個故事,在產(chǎn)品層面反復訴求的都是「定制」,在空間層面反復指向的都是「家」,在情感層面反復導向的都是「愛」。
可以說,故事,就是品牌和消費者情感交流的神助攻。
它能讓消費者移情于品牌,讓他們在品牌所構建起來的世界觀里找到共通的自我。
當然,找到一個故事,并且講好一個故事,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。
美國創(chuàng)意寫作指導者羅伯特·麥基認為:
故事的藝術不在于講述中間狀態(tài),而在于講述人類生狀況的鐘擺在兩極之間擺動的情形,講述在最緊張狀態(tài)下所經(jīng)歷的人生。
也許多年以后,隨著歐派在講故事的藝術上深層開發(fā), 我們可以進入「歐派的廣告故事會」里,去經(jīng)歷自己曾有過和曾想擁有過的人生。
或緊張、或驚險、或溫暖、或奇幻......
內(nèi)容由作者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來源,附以原文鏈接
http:///news/3356.html全部評論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表情
添加圖片
發(fā)表評論